短链脂肪酸又称挥发性脂肪酸,是指碳原子数小于6的有机脂肪酸按碳链中的碳原子数分为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
短链脂肪酸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短链脂肪酸被后肠快速吸收后,不仅储存能量,还能降低渗透压。短链脂肪酸对维持大肠的正常功能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短链脂肪酸也能促进钠的吸收,丁酸在这方面比乙酸和丙酸更有效,丁酸能增加乳杆菌的产量,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
短链脂肪酸的作用是那么?
1.能源供应和储存。能量供应是反刍动物短链脂肪酸基本的功能。体内代谢所需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体内肝组织的糖异生,丙酸是糖异生的主要前体。体外研究表明,当葡萄糖、酮体和谷氨酰胺作为呼吸能量时,丁酸首先被结肠上皮细胞利用。
2.复胃运动。皱胃中的短链脂肪酸能抑制皱胃的收缩性。因此,在高浓度饲养条件下,皱胃VFA反射抑制是诱发皱胃疾病的途径之一。
3.对内分泌的影响。胃动素与胃运动的生理调节有关,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强烈收缩,促进胃排空,影响胃蛋白酶和胰液分泌,收缩胆囊,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十二指肠的酸化或碱化可影响胃动素的释放。 短链脂肪酸输注能提高山羊血浆胃动素水平,瘤胃输注乙酸、丙酸和丁酸后胃动素水平升高。而乙酸、丙酸和丁酸(除乙酸外)注入皱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短链脂肪酸对胰岛素也有影响。
4.与干物质采食量影响。短链脂肪酸中的丙酸对反刍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有一定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绵羊门静脉注射丙酸可减少80%的采食量。
5.对动物产品的影响。影响日粮乳脂率的机理与瘤胃VFA的变化有关,引起代谢变化。
6.对疾病的影响。短链脂肪酸是抑制肠道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因素。当VFA的浓度增加时,可以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抑制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与pH值有关,而pH值又与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7.对上皮组织的影响。瘤胃发酵产物会影响瘤胃的生长。
8.对甲烷产量的影响。瘤胃短链脂肪酸与甲烷产生有一定的关系。